她从大二就开始做家教,自食其力;她每天七点起床去后山跑步,迎接崭新的一天;她每天午饭时间背四六级单词、晚睡前听20分钟的英语网课,为考研做准备;她是农学院学生会副主席,第四届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、省赛金奖获得者,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。她就是农学院农学专业2016级本科2班的刘朦朦,是我校“生活中的榜样”宣讲团的一员。
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刘朦朦,像大多数同学一样,被大学的花团锦簇蒙蔽了双眼,选择了安逸的生活,熬夜玩手机,“忙”着与学习无关的事导致听课效率低下。就这样过了第一学期,期末成绩让她咂舌:全班倒数!要知道,她的入校成绩是全班前十名。“其实我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人,自己进校的成绩也很不错,但我玩过这一学期后滑到了我们班倒数,对自己挺失望的。” 她认识到浑浑噩噩地度过大学四年光景是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, 很快调整自己,开始发奋读书。
“很感激我的老师们,感激他们对我的谆谆教诲,他们看见我决心发奋的时候愿意帮助我,我发誓下个学期一定进入我们班前十名。”刘朦朦说。从那以后,每次期末排名,她都稳居前三位。“为了弥补大一上学期的错误,跟上进度,我要花别人两倍的时间学习。我开始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,上课时集中精力听讲,有不懂的地方及时问同学和老师。”在后来的班委竞选中,刘朦朦被选为班级学习委员,她经常在学习中帮助其他同学,时刻严格要求自己,在学习中始终本着“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”的理念,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学习,成了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。
刘朦朦还经常参加各项比赛,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。2017年,她参加了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“创新、创意及创业”挑战赛,获山东赛区总决赛三等奖;2018,她参加了杨安仁的创业团队,获第四届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。在这次比赛过程中,她们遇到过困难,经历过挫折。当主讲人不在场时,她临时承担主讲的任务;在厦门参加复赛的时候,每个团队只有一两分钟的时间将u盘里的ppt拷贝到会场专用的电脑上,但由于格式错误,只能等到所有团队都拷贝之后重新修改格式……面对一次次的突发情况,她都能保持沉着冷静。
当记者问及今后的奋斗目标时,刘朦朦胸有成竹地说:“我的父母希望我考教师资格证,认为当一名中学化学老师日子会相对悠闲、稳定。可是我还是想考研继续深造,当一名大学教师。”(作者:徐韵雅)